机房建设标准
发布时间:2021-03-31 14:56:28点击:
ABC级数据中心机房建设要求
一、根据数据中心机房最新设计规范《GB50174-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》,数据中心机房的等级划分遵循以下原则:
3.1.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划分为A 、B 、C三级。设计时应根据机房的使用性质、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确定所属级别。
3.1.2符合下列情况之一 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为A级
1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;
2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。
3.1.3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为B级。
1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;
2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。
3.1.4 不属于A级或B级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为C级。
3.1.5 在异地建立的备份机房,设计时应与原有机房等级相同。
3.0.6 同一个机房内的不同部分可以根据实际需求,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设计。
二、根据规范GB50174-2008的设计标准,在数据中心机房建设中,各级标准机房在各项性能上的技术要求统计如下:
附录A各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技术要求 | ||||
项目 | 技术要求 | 备注 | ||
A级 | B级 | C级 | ||
机房位置选择 | ||||
距离停车场 | 不宜小于20米 | 不宜小于10米 | - | |
距离铁路或高速公路的距离 | 不宜小于800米 | 不宜小于100米 | - | 不包括各场所各自身使用的机房 |
距离飞机场 | 不宜小于8000米 | 不宜小于1600米 | 不包括各场所各自身使用的机房 | |
距离化学工厂中的危险区域\垃圾填埋场 | 不宜小于400米 | 不包括化学工厂所各自身使用的机房 | ||
距离军火库 | 不应小于1600米 | 不宜小于1600米 | 不包括军火库所各自身使用的机房 | |
距离核电站的危险区域 | 不宜小于1600米 | 不宜小于1600米 | 不包括核电站所各自身使用的机房 | |
有可能发生洪水的地区 | 不应设置机房 | 不宜设置机房 | - | |
地震断层附近或有滑坡危险区域 | 不宜设置机房 | - | ||
高犯罪率的地区 | 不应设置机房 | 不宜设置机房 | - | - |
环境要求 | ||||
主机房温度(开机时) | 23±1℃ | 18~28℃ | 不得结露 | |
主机房相对湿度(开机时) | 40%~55% | 35%~75% | ||
主机房温度(停机时) | 5~35℃ | |||
主机房相对湿度(停机时) | 40~70% | 20%~80% | ||
主机房和辅助区温度变化率(开\停机时) | <5℃/h | <10℃/h | ||
辅助区温度\相对湿度(开机时) | 18~28℃、35%~75% | |||
辅助区温度\相对湿度(停机时) | 5~35℃、20%~80% | |||
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池室温度 | 15~25℃ | |||
建筑与结构 | ||||
抗震设防分类 | 不应低于乙类 | 不应低于丙类 | 不宜低于丙类 | - |
主机房活荷载标准值(Kn/m2) | 8~10 组合值系数ψc=0.9 | 根据机柜的摆放密度确定荷载值 | ||
主机房吊挂荷载(Kn/m2) | 1.2 | |||
不间断电源系统室活荷载标准值(Kn/m2) | 8~10 | |||
电池室活荷载标准值(Kn/m2) | 16 | |||
监控中心活荷载标准值(Kn/m2) | 6 | |||
钢瓶间活荷载标准值(Kn/m2) | 8 | |||
电磁屏蔽室活荷载标准值(Kn/m2) | 8~10 | |||
主机房外墙设采光窗 | 不宜 | |||
防静电活动地板的高度 | 不宜小于400mm | 作为空调静压箱时 | ||
防静电活动地板的高度 | 不宜小于250mm | 仅作为电缆布线使用时 | ||
屋面的防水等级 | Ⅰ | Ⅰ | Ⅱ | / |
空气调节 | ||||
主机房和辅助区设置空气调节系统 | 应 | 可 | ||
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池室设置空调降温系统 | 宜 | 可 | ||
主机房保持正压 | 应 | 可 | ||
冷冻机组、冷冻和冷却水泵 | N+X冗余(X=1~N) | N+1冗余 | N | |
机房专用空调 | N+X冗余(X=1~N) | N+1冗余 | N | |
主机房设置采暖散热器 | 不应 | 不宜 | 允许但不建议 | |
电器技术 | ||||
供电电源 | 两个电源供电两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| 两回线路供电 | ||
变压器 | M(1+1)冗余 | N | 用电容量较大时,设置专用电力变压器供电 | |
后备柴油发电机系统 | N或(N+X)冗余(X=1~N) | N 供电电源不能满足 | 不间断电源系统的供电时间满足 | |
后备柴油发电机的基本容量 | 应包括不间断电源系统的基本容量、空调和制冷设备的基本容量、应急照明 | |||
柴油发电机燃料存储量 | 72h | 24h | ||
不间断电源系统配置 | 2N 或M(N+1)冗余(M=2、3、4…) | N+X冗余 (X=1~N) | N | |
不间断电源系统电池备用时间 | 15min柴油发电机作为后备电源时 |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| ||
空调系统配电 | 双路电源(其中至少一路为应急电源),末端切换。采用放射式配电系统 | 双路电源,末端切换。 | 采用放射式配电系统。 | |
电子信息设备供电电源质量要求 | ||||
稳态电压偏移范围(%) | ±3 | ±5 | ||
稳态频率偏移范围(Hz) | ±0.5 | 电池逆变工作方式 | ||
输入电压波形失真度(%) | ≤5 | 电子信息设备正常工作时 | ||
零地电压(V) | <2 | 应满足设备使用要求 | ||
允许断电持续时间(ms) | 0~4 | 0~10 | ||
不间断电源系统输入端THDI含量(%) | <15 | 3~39次谐波 | ||
机房布线 | ||||
承担信息业务的传输介质 | 光缆或六类及以上对绞电缆采用1+1冗余 | 光缆或六类及以上对绞电缆采用3+1冗余 | ||
主机房信息点配置 | 不少于12个信息点,其中冗余信息点为总信息点的1/2 | 不少于8个信息点,其中冗余信息点为总信息点的1/4 | 不少于6个信息点 | 表中所列为一个工作区的信息点 |
支持区信息点配置 | 不少于4个信息点 | 不少于2个信息点 | 表中所列为一个工作区的信息点 | |
采用实时只能管理系统 | 宜 | 可 | ||
线缆标识系统 | 应在线缆两端打上标签 | 配电电缆宜采用线缆标识系统 | ||
通信缆线防火等级 | 应采用CMP级电缆,OFNP或OFCP光缆 | 宜采用CMP级电缆,OFNP或OFCP光缆 | 也可采用同级的其他电缆或光缆 | |
公用电信配线网落接口 | 2个以上 | 2个 | 1个 | |
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 | ||||
空气质量 | 含尘浓度 | 离线定期检测 | ||
空气质量 | 温度、相对湿度、压差 | 温度、相对湿度 | 在线检测或通过数据接口将参数接入机房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中 | |
漏水检测报警 | 装设漏水感应器 | |||
强制排水设备 | 设备的运行状态 | |||
集中空调和新风系统、动力系统 | 设备运行状态、滤网压差 | |||
机房专用空调 | 状态参数:开关、制冷、加热、加湿、除湿报警参数 | |||
供配电系统(电能质量) | 开关状态、电流、电压、有功功 | 根据需要选择 | ||
不间断电源系统 | 输入和输出功率、电压、频率、电流、功率因数、负荷率; | 根据需要选择 | ||
电池 | 监控每一个蓄电池的电压、阻抗和故障 | 监控每一组蓄电池的电压、阻抗和故障 | ||
柴油发电机系统 | 油箱(罐)油位、柴油机转速、输出功率、频率、电压、功率因数 | |||
主机集中控制和管理 | 采用KVM切换系统 | |||
安全防范系统 | ||||
发电机房、变配电室、不间断电源系统室、 | 出入控制(识读设备采用读卡器)、视频监视 | 入侵探测器 | 机械锁 | |
紧急出口 | 推杆锁、视频监视监控中心连锁报警 | 推杆锁 | ||
监控中心 | 出入控制(识读设备采用 | 机械锁 | ||
安防设备间 | 出入控制(识读设备采用读卡器) | 入侵探测器 | 机械锁 | |
主机房出入口 | 出入控制(识读设备采用读卡器)或人体生物特征识别、视频监视 | 出入控制(识读设备采用读卡器)、视频监视 | 机械锁、入侵探测器 | |
主机房内 | 视频监视 | |||
建筑物周围和停车场 | 视频监视 | 适用于独立建筑的机房 | ||
给水排水 | ||||
于主机房无关的排水管道穿越主机房 | 不应 | 不宜 | ||
主机房地面设置排水系统 | 应 | 用语冷凝水排水、空调加湿器排水、消防喷洒排水、管道漏水 | ||
消防 | ||||
主机房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 | 应 | 宜 | 采用洁净灭火剂 | |
变配电、不间断电源系统和电池室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 | 宜 | 宜 | ||
主机房设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 | 可 | 可 | ||
变配电、不间断电源系统和电池室设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 | 可 | 可 | 可 | |
主机房、变配电、不间断电源系统和电池 | 可 | 采用预作用系统 | ||
采用吸气式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 | 宜 | 作为早期报警 |